相關連結: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finance/daily/20110106/33090470
繼承傳統,是宿命,也是束縛
尤其看天吃飯、風吹雨淋的養殖業,
讓40歲的顏榮宏從小拼命讀書,只為逃離「做塭仔」的祖業。
他拼到國立大學畢業,拿到碩士頭銜,大三開設補習班,
沒想到父親患病、弟弟轉換跑道,讓他這隻漂鳥成為留鳥。
既然無法脫離,他立志改變,
推動品牌、研發藥草飼料,創造虱目魚新價值,
透過產學合作降低養殖成本,技術更科學。
養出的魚無藥更健康,整體獲利是一般魚塭兩倍,
更要將整套技術機具整廠輸出,到東南亞、中國賺外匯,
證明宿命可以是好運,傳統也能創新機!採訪╱郭美懿 攝影╱康仲誠
「我家養魚已經5代,從鄭成功進來台灣教漁民養虱目魚,我們就在這邊了,這是祖業,不能不接。」頂著南台灣豔陽,帶領我們巡視魚塭的「台江漁人港」老闆顏榮宏說。
儘管接下父親的魚塭已超過5年,穿著襯衫西褲、拎著公事包的他,樣子實在比較接近原先的身分—補習班主任。倒是他自我解嘲說:「還好當年轉得快,要不然補教人生這麼夯,搞不好我也跟『喇舌』掛在一塊!」